天津日报:创新无极限 决胜主战场
2023-01-22
本报记者 张璐 记者 刘乃文 摄
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外景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试验 记者 刘乃文 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天津正在努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从0到1,从1到N,重大创新成果在渤海湾畔持续涌现。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天津成绩斐然,重要创新指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6%,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三;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3.5%,稳居全国综合创新水平第一梯队。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是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的“十项行动”之一。利用好天津丰富的教育、科技、人才等资源,将为我市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连日来,记者走进我市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科技企业,感受创新一线的勃勃生机。
重大创新平台能级跃升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速形成
南开区科研西路6号,这个安静的小院里坐落着天津六大海河实验室之一的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简称“物创实验室”)。
虽然时近岁末,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依然在紧张地忙碌着。记者来到实验室时,龚俊波团队的科研骨干吴送姑正在小试装备上进行功能糖的结晶试验。“海河实验室的人才政策非常宽松,科研组织自主灵活,让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在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方面拥有了更多自主权。”吴送姑对实验室的政策非常满意。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需要不断改善人才环境。海河实验室注册为不设行政级别、不设事业编制、不设工资总额限制的新型研发机构,职称评审权、科研项目立项权等交由实验室自主实施,在机制上进行了大胆突破。
“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在实验室享有充分的理解、尊重和支持,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人才创新潜力进一步释放,2022年,物创实验室实际承担的国家级科技项目接近90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军院士非常欣慰。
瞄准产业建设要求,物创实验室去年召开了19场对接座谈会,与包括捷威动力、华为等天津市和全国知名企业达成了14项具体合作意向。其中,高比能动力电池、抗肿瘤原研药物等代表性成果已进入应用前期阶段,为实验室科研团队科研成果的转化开辟了道路。
实验室的成绩让陈军对未来充满期待,他说:“实验室将继续加强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项目引入,组建多元化攻关团队,实现战略问题‘有地儿借力’、先进技术‘有地儿转化’、产业需求‘有地儿研发’、专业人才‘有地儿实践’,推动集成型重大成果突破和落地。”
目前,我市6家海河实验室聚集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家级人才团队182个,开展重大课题130余项,80%以上项目面向产业,牵头组建由123家单位参与的创新联合体,推动金融机构量身提供近30亿元资金支持。
海河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像一块磁石,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纷至沓来。截至目前,我市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已聚集各类科技人才3万余人,其中包含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领军人才在内的高层次人才数量达到5000人,引才聚才“强磁场”效应逐步显现。
“今年我们将积极推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全力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力争获批数量达到12家以上。着力构建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前沿引领、以海河实验室为核心载体、以市级重点实验室为网络支撑的实验室体系,推动重大平台创新能级跃升。”市科技局党委书记毛劲松表示。
天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园
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相向赋能
鞍山西道是全市闻名的科贸街,2021年,南开区与天津大学签署协议,在鞍山西道启航大厦合作共建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科技园共享空间位于启航大厦26层,创业者站在窗口就能眺望天大青年湖。步行15分钟,天大师生即可在科技园与学校之间进行“研发、管理、办公”地自由切换。
走进天大科技园(南开),入驻企业logo墙星光熠熠:沂普科技、壹新环保、深析智能、火墨科技……据了解,目前天大科技园注册企业73家,其中天大校友、在校职工、在校学生创办的企业达54家。
怀着对天津大学的感情和对天大科技园的认可,天大校友侯健带着团队在科技园安营扎寨,创办天津市沂普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的科研实力,企业技术水平已跻身国际超精密加工及自由曲面光学领域第一梯队。“作为一个初创企业,由于投入大、规模小,缺乏充足的抵押质押物,通过常规股债融资获得研发资金非常困难。”回想当年,侯健很是感慨,“但是我很快得到了科技园的帮助。”作为天大科技园运管机构,北洋海棠基金通过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和评判,领投100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难题。
如何让科研成果由“智”变“金”,推动天津大学更多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天大科技园(南开)总经理何勇军表示:“天大科技园主要打造天大创新创业生态下的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高地,通过科学家+投资家+创业家‘三驾马车’的创新创业模式,为科学家配上投资家、一起寻找创业家,让更多有梦想的学子留在天津。”
天大科技园(南开)的“牛刀小试”,为留人聚才进行了大胆探索。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提出,要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技园。
天开高教科技园,将汇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河实验室等重点创新平台,商业银行、投融资机构等金融单位及社会服务机构,为园区集聚要素、快速起势发展做充分准备。
“天津将打造全国最富吸引力的科教产业园区政策体系,建立高校与产业园区的‘握手’通道,争取更多天津高校创新成果实现本地产业化,实现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相向赋能。”市科技局党委书记毛劲松表示,“天开高教科技园力争5年内入驻企业超过1000家,年营收达到500亿元,打造天津发展的创新策源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产教深度融合
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作为由天津大学联合飞腾公司共同设立的工程类硕士,李天瑜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学习微电子领域的专业公共课。他说:“与其他全日制硕士培养方式不一样,我们是先入职再入学。我们跟着企业分配的导师工作两个月之后,带着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来上学。”
2020年7月,滨海新区与天津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特别是针对新区1+3+4前沿产业体系发展的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定向培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2022级招生中,新区遴选了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21家行业领军企业参与项目,实现了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作为总部设在天津的公司,飞腾与天津多所高校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其中,与天津大学成立了‘天津大学—飞腾集成电路技术联合实验室’和‘天津市先进计算芯片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飞腾公司高校合作部负责人钱程东表示,企业的科技资源和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深度对接,将推动信创产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面向科技创新主战场,产教深度融合,才能为天津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市教委主任荆洪阳表示:“我市将实施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建设计划,提升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匹配度。重点建设80个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助力500家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校企联合培养5000名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升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
临近春节,田致远依然“泡”在天地伟业的国家地方联合视频实验室舍不得回家。作为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田致远在企业里学到了不一样的知识:“企业派导师一对一辅导我们,确保我们的理论能够真正与实践结合。”
为了加速产教融合,天地伟业拿出真金白银培养人才。天地伟业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于宏志说:“我们利用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领域的技术优势,结合高校人才培养专业需求,分别开设了8个培训教室和近2000平方米的实训场地,供培训学员实操过程使用和考核。”
据介绍,未来我市将大力培育新型产教融合联盟,依托滨海新区4个功能区,组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信创、数字经济等4个兼具多种功能的产教联合体。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2个重点产业链,组建跨区域的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逐步覆盖其他产业链,校企共建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实验室、中试和工程化基地,形成“产业+教育+科技”的良好生态。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生机勃发的天津正逐渐成为高端人才的集聚地、产业人才的荟萃地、青年人才的向往地。有了人才,在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上,“战果”可期。
报纸电子版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3-01/22/node_1.htm?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