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科学研究

祝贺!中国化学会多项学术奖励名单公布,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三位学者入选
阅读:
2022-05-19

近日,中国化学会陆续公布了多项学术奖励名单,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主任助理朱守非获“第十一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校长、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杰出人才巩金龙获“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杰出科学家”,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青年学者牛志强获“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杰出青年科学家”。

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是由中国化学会和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01年共同设立的学术奖励。旨在奖励从事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天然产物及有机合成、表面及胶体化学、生物工程(农作物保护剂、饲料添加剂),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励每两年为一届,每届期奖励不超过4人。截止至2021年,共授予44位获奖者。

获奖者简介

朱守非 教授

授奖理由

开辟催化氢转移新方向,建立氢转移新反应和新策略,带动氢转移研究进展。

科研工作介绍

朱守非教授从氢转移控制这一独特视角,集成研究了三类重要催化有机合成反应,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提出“手性质子梭催化剂”概念,为金属催化的不对称质子转移反应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解决了长期困扰不对称催化领域的难题,为α-氨基酸等重要手性砌块提供了高效合成方法,被誉为“催化组合拳”,引发系列相关研究。发现了催化卡宾对硼氢键插入新反应,成为新一代碳-硼成键反应,将金属卡宾化学和有机硼化学连接起来,显著拓展了有机硼结构多样性合成空间,被拓展用于生物催化等领域,并引发众多跟进研究。发展了多种新型开壳层铁催化剂,在多种氢转移反应中表现出不可替代性,发现铁催化剂的自旋态效应,被多个课题组借鉴。

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由中国化学会和赢创工业集团于2011年共同设立,旨在奖励从事化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且学术成绩对经济建设和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工作者。奖励每两年为一届期,自2017年,面向40岁以下化学工作者增设2名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励。当前,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包含杰出科学家和杰出青年科学家两个子奖项。截至2021年,共授予18位获奖者。

获奖者简介

巩金龙 教授




授奖理由

推动二氧化碳还原和烷烃脱氢等领域多相催化剂构效关系解析、反应器设计和工艺创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储备重要技术。

科研工作介绍

巩金龙教授长期从事能源化工方面的研究,重点围绕二氧化碳转化和利用、烷烃脱氢制丙烯等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工作,建立了多相催化剂结构解析和调控方法,开发了新型催化反应工艺路线。他在多尺度上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结构对催化过程中反应和传递的影响规律,发现了表界面电子结构和缺陷位对催化活性的机理和调控机制,明确了催化剂介尺度限域结构对活性物种传递途径的调节作用,提出了宏观尺度催化剂填充和流动方式对物质与能量传递过程的优化策略。积极推动了能源催化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发展,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储备重要技术。

获奖者简介

牛志强 教授




授奖理由

发展正极微纳结构和负极表界面调控新策略,实现高性能水系可充锌电池的构筑及智能化设计。

科研工作介绍

牛志强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系锌电池基础与应用研究,在高安全、低成本水系可充锌电池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发展了系列正极活性材料微纳结构调控新策略,建立了材料微纳结构与其电子结构和嵌入载流子类型等之间的构效关系,揭示了非金属离子共嵌入等储能新机理,实现了电化学反应过程有效调控和性能显著提升。提出了表界面设计负极保护新机制,揭示了成核势垒和电场分布等对锌沉积的影响,实现了枝晶和析氢有效抑制。协同优化材料和器件结构,成功研制大容量软包水系锌电池,提出了电池柔性化和自修复、热敏自保护、化学自充电等智能化设计新方案,为高性能、大容量和长寿命水系锌电池的材料和器件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扩展了水系锌电池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