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科学研究

物创实验室谢微教授团队突破氨氧化电催化瓶颈!揭示PtIr合金抗失活核心机制
阅读:
2025-08-11


氨因高达17.6wt%的储氢密度,被视为极具潜力的新一代氢能载体。然而,传统热催化分解氨需>500℃的高温,严重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相比之下,电催化技术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转化氨,其中铂基催化剂因活性高被视作碱性氨氧化反应的理想阳极材料,却长期受困于“服役失活”难题——表面易吸附毒化物种,导致活性骤降。更关键的是,Pt基催化剂表面关键的N-N偶联中间体始终未被实验证实,制约了对反应机制的深入理解。

近日,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谢微教授团队通过设计“双功能核-卫星超级结构”,结合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成功捕捉到PtIr合金催化剂表面AOR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NH₃,并揭示了PtIr合金提升催化耐久性的核心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以下为转载南开化学公众号内容

氨(NH3)因其高达17.6wt %的储氢密度,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新一代氢能载体。然而,传统热催化分解工艺所需的高温反应条件(>500℃)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相比之下,电催化技术能在温和条件下实现氨的高效转化。Pt是碱性氨氧化(AOR)反应极具潜力的阳极催化剂,具有较低的起始电位,但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失活现象。尽管合金化策略已经被证实能够有效提高Pt的耐久性,但对于Pt基合金催化剂在AOR过程中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表面物种动态演化与稳定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目前仍存在较大的认知缺陷。去年,Abruña团队报道了氨分解过程中的几个关键中间物种,包括*NH3*NH2*NH。值得注意的是,Pt基催化剂表面关键的N-N偶联物种仍未在实验中观察到。

基于此,谢微教授团队通过设计双功能核-卫星超级结构,使用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成功捕捉到了PtIr合金催化剂表面AOR过程中关键N-N偶联中间体——*N2H3该发现为GerischerMauerer等人提出的N-N偶联再去质子化的AOR路径提供了直接的光谱证据,揭示了Pt基合金催化剂耐久性提升的核心机制。

1. Pt基催化剂表面氨氧化反应的原位SERS检测示意图

3

2. Pt基催化剂的表征及原位电化学SERS平台的搭建

首先,作者讨论了Pt0.88Ir0.12合金在AOR中的耐久性优势并搭建了原位SERS测量平台。循环伏安(CV)测试显示,纯Pt催化剂在10次循环后活性衰减>90%;而Pt0.88Ir0.12合金则在经历了初始活化阶段的轻微衰减后,峰值电流密度逐步稳定在17 mA cm-2,且在2000次循环后活性仍维持在90%以上。计时电流法(CA)测试中,在非法拉第双电层电流导致的初始衰减后,Pt0.88Ir0.12合金仍表现出比纯Pt/Ir体系更高的电流密度,进一步证实其优异的抗中毒能力。基于团队前期发展的核-卫星自组装技术,具有显著电磁增强热点的Au@Pt/PtIr超级结构被成功构筑,作为原位SERS检测AOR过程中间体的高灵敏度平台。

4

3. Pt催化剂电催化碱性AOR反应的中间体检测

使用原位电化学SERS技术揭示了纯Pt催化剂在碱性氨氧化反应中的毒化机制。随着电位的升高,*NH2中间体经过六电子转移过程被氧化为N3-物种,进而形成与Pt强吸附的NOx物种。基于此,作者认为纯Pt表面存在双路径竞争机制:主反应路径可实现N3-N2的转化,而副反应路径中逐渐累积的NOx则通过金属-吸附物的强相互作用牢牢占据活性位点,导致催化剂失活。

5

4. Pt0.88Ir0.12合金催化剂电催化碱性AOR反应的中间体检测

Pt0.88Ir0.12合金体系则呈现出不同的中间体演化历程。特别是首次在合金催化剂表面观测到了位于728 cm-1处的特征信号。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和质量效应计算,该SERS信号被归属于*N2H3物种的Metal-N键振动,其在纯Pt/Ir体系中不存在。此外,在整个电位窗口下并未观察到N3-NOx物种的演化信号。这表明Pt0.88Ir0.12合金表面存在特异性的反应路径,能够避免毒化副产物累积,从而显著提升催化耐久性。

6

5. PtIr催化剂表面关键中间体的反应自由能分析与十电子计数规则

结合DFT计算结果,作者揭示了Pt0.88Ir0.12合金催化剂上一个由*N2H3中间体介导的反应机制。在相邻PtIr原子上,桥式吸附的*NH2*NH发生N-N偶联生成*N2H3是该路径的决速步骤。十电子规则(ν+ k = 10)被用于描述反应过程中的金属-中间体相互作用:*N2H3在毗邻Pt位点的形成需要断裂强Ir-N键,克服更高能垒;而在Pt-Ir协同催化位点上的形成可通过断裂相对较弱的Pt2-N键(对应ν(Pt2) + k(Na)值最大)来实现,具有显著的热力学优势。因此,Pt-Ir双金属位点上独特的电子协同效应是驱动*N2H3中间体介导的反应路径进行的根本原因。

7

6. PtIr催化剂表面碱性AOR反应机制

综上所述,该研究利用双功能Au@Pt/PtIr超级结构实现了针对Pt基催化剂表面氨氧化反应的原位SERS测量:在纯Pt催化剂表面,碱性AOR过程会产生强吸附的NOx中间体并阻塞Pt位点;而在PtIr合金表面,*NH2*NH偶联形成*N2H3中间体,并逐步脱氢生成N2,从而避免了催化剂中毒。该研究为基于原子尺度位点工程设计高效、抗毒化的AOR电催化剂提供了理论指导。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以上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南开大学和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的支持。